咨询热线:13582612718

红色文化

彭湃: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 发布时间:2023-09-01 15:39:33
  • 点击:154

他“背叛”出身,成立第一个农民协会;起草第一部土地法规《没收土地案》;创作第一部农民运动著作《海丰农民运动》;当选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任主任;成立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他把33年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就是“中国农民运动第一个战士”彭湃。

坚守信念,带领农民斗争不言退

彭湃出生在地主家庭,但他从小就富于正义感,同情农民的悲惨遭遇,敢于斗争。中学时,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拥护孙中山革命主张,参加了1916年“五七”国耻纪念日的反日爱国游行示威。到日本留学后,他咬破手指写下“毋忘国耻”四个大字。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使彭湃备受鼓舞,他学习《共产党宣言》。1921年,彭湃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前后,他曾设想从教育入手来进行社会革命的实践。他发起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担任海丰县劝学所所长(即教育局局长),致力于普及教育,推广乡村教育,为劳动者贫苦百姓服务。他在教育方面的新举措遭到守旧势力反对,被免去职务。

从教育入手改造社会的努力失败后,彭湃把主要精力投向农民运动,1922年开始到农村去。在他领导下,海丰县总农会于1923年初成立,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县级农会。

彭湃

大革命时期,彭湃创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担任第一、第五任主任,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大革命失败后,彭湃参加领导了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他直接或间接领导了1927年4月到11月的海陆丰人民三次武装起义,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此时,彭湃已被国民党通缉,但他毫不畏惧。1928年3月,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在敌人“围剿”下失陷。彭湃和战士们在艰难困苦的山区转战,白天隐藏在山洞中,晚上又出现在群众中,继续与敌人周旋。

克服阻力,处处维护群众利益

彭湃领导农民运动的过程充满了挫折和失败,而他总是从挫折中奋起,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带领农民继续前进。

刚开始到农村时,他穿着白色的学生装,戴着白色的帽子,农民误以为他是来收地租的。他一连走了好几个村子,都没有农民愿意和他说话。挫折给彭湃上了生动的一课。为了和农民打成一片,他身穿朴素的粗布衣裳,头戴竹笠,脚着草鞋,甚至光着脚板,到田里与农民一起劳动,与农民吃一样的饭,用通俗的语言和农民交谈。这样,他受到农民的欢迎,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农会中来。

彭湃的地主阶级家庭也是其进行农民运动的阻力。彭湃到农村去发动组织农民的行动,并没有得到家里的支持。家里花了一大笔钱送他出洋留学,他回来后,不但没有去做官挣钱,反而要拿家财去开展社会革命,他的地主阶级家庭越来越对他不满,大哥向他提出分家。分家以后,彭湃把分给自己的田契,送给佃户,佃户们不敢要。彭湃便把他们召集到一起,将田契当众烧毁。他对佃户们说:“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

矢志信仰,满怀乐观主义精神

1927年南昌起义后,彭湃随起义军南下。途中,道路崎岖难行,又值酷暑,不少战士患病,有的人经不起考验,当了逃兵。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彭湃想尽办法激励同志们不要放弃希望,快乐前行。据当时与彭湃一起随军南下的吴明回忆:“彭湃始终像一只活跃的野猫,似乎在他的脑筋中,不知道有苦闷、困难、烦恼的因子。他走起路来,总是连走带跳般的,有时故意装成蹩子,一蹩一蹩地弯着走,以引同行者的欢笑……”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歌声和笑声,战士们十分欢迎彭湃,称他为“快乐之神”。他的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力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增强了战士们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

广州起义失败后,起义中成立的广州苏维埃政府也被推翻。彭湃并没有因失败而丧失革命的信心,在海丰举行的欢迎由广州起义撤出军队整编而成的红四师的演说中指出,广州起义的失败“算不了什么,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他的话浅显易懂,说服力很强,使听者增加了无限的信心和勇气。

视死如归,为理想献出生命

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出卖,彭湃等同志被捕,被关押在上海龙华监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英勇斗争。面对死亡威胁,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他坚定地表示:“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推翻反动的统治,建立全国的苏维埃政权”“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彭湃在监狱中遭受酷刑的折磨,多次晕死过去,手足俱折,体无完肤,但他没有屈服。被抬回牢房后,他强忍伤痛,安慰和鼓励难友。他把监狱当作新的战场,努力在狱中做党的工作。

(本文选自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一誓》)